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
抱歉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来翻译这三个单词的组合。它出自 Edward Tufte,意思是:"Make all visual distinctions as subtle as possible, but still clear and effective",翻译过来就是说,让元素视觉差别尽可能细微,但依然保证清晰和效率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:
(图片来自 Typographical Contrast)
这是 The New York Times 的导航系统。看上去有什么特别的吗?没有。但是可以很明确地知道哪些是主导航,哪些是次级导航吗?答案是明确的,但是从视觉上说,并不见得是显而易见的,但你却可以明确区分主次,何也?难道真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?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。
最重大的视觉差别在哪?颜色?确实次级导航颜色稍微浅一点。等等,我们来做个实验。以下是我处理过的图片:
这下,仔细看,依然可以区分主次,但是得费更大的劲。注意,我只是把次级导航的字体族(font family)改了一下,从视觉上说,这是很细微的变化,如果不细心根本感觉不出来。但是给你的感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很明显,主次的清晰性大打折扣,即使是细微到很难觉察(当然,如果你是一个称职的视觉设计师,你一眼就能看出来)的变化。
这就是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。如果感兴趣,推荐你继续这篇:Design Decisions: Basecamp help.
让我们看看百度之前的首页(由于找不到相关截图,这是我自己加工的,估计就这么个样,如有不对或者你有之前的真实截图,请指出或者提供,谢谢):
有一天李老板说,我们要强势推广空间,设计师给我想个方案,在首页上重点突出空间。相信,设计师也准备了大量的方案,套红,加粗,加大等等,这些都是突出的手段。但是,太过突兀会不会伤害用户体验?有没有可能保证空间这一条目跟其他条目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,但是能够重点突出它,吸引用户的注意而又不会让用户产生惊怵?
现在的首页,把空间拎出来,放到了搜索条的下方:
空间两字没有套红,也没有加粗加大,只是挪动了一下位置。但是效果就出来了,搜索条产生的非平衡感(不知道这算优点还是缺点,看久了会产生不安,还好用户在这停留的时间很短)让用户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空间上。Bingo! 目的达到。
尽管我不知道最终决定了这个方案的设计师是否知道 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,但是这确实是一个 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 的经典案例。
更新:根据 Seven 的留言,我的加工图是错误的,而且说是空间跟前面内容逻辑不符而另拎出来(小疑问:那怎么更多就可以跟空间在一块呢),当并妨碍我们的 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 的理论,即使百度设计师真的没有过这样的想法。为我的错误图片感到抱歉,但还是不更换了,留着对比能有说服力。
自然,如果没有参与,永远不要去猜测设计师背后的动机或者支持理论是什么,就像机遇只可遇不可求一样。很多事情往往是无心插柳而成,百度如此设计无意中支持 Smallest effective difference 了,从而也加大了空间的举重。